防曬迷思 防曬迷思

電子藍光都會曬黑皮膚?皮膚科醫生拆解防曬迷思 敏感致痘肌應揀這些防曬!

護膚保養

防曬迷思|紫外線會造成皮膚老化、變黑,因此防曬品是女生每天不可或缺的必備步驟,但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防曬產品,防曬系數愈高愈好?防曬品需要卸妝嗎?今次邀請到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拆解防曬6大迷思,教你正確揀防曬!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《德魯納酒店》劇照)
(圖片來源:《德魯納酒店》劇照)

防曬迷思(1)SPF和PA值有甚麼分別?

SPF(防曬指數)主要是針對UVB紫外線的防護,這種紫外線會導致皮膚曬傷。而PA則是針對UVA紫外線的防護,這種紫外線會深入皮膚,引起老化和色素沉澱。陳湧醫生指出,SPF值愈高,對UVB的防護力愈強,但大家不必過份追求高SPF,因為SPF30已可阻隔97%的UVB。防曬效果一般只能維持約2小時,所以建議每兩小時補搽一次,特別是在出汗或游泳後,以保持防護效果。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防曬迷思(2)化學防曬與物理防曬有甚麼分別?

陳湧醫生解釋,化學防曬利用化學成分吸收紫外線,然後轉化為熱量釋放出去;物理防曬則是通過礦物成分(如氧化鋅和二氧化鈦)反射和散射紫外線。

他指出物理防曬較少刺激皮膚,適合敏感肌膚人士或小童,但質地較厚,用後容易留下白色印記,亦較易阻塞毛孔;化學防曬多數透明和質地較薄,但化學成分較易刺激皮膚,具體選擇仍需因人而異。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unsplash)
(圖片來源:unsplash)

防曬迷思(3)敏感肌和致痘肌應如何選擇防曬品?

化學防曬較易刺激皮膚,因此陳湧醫生建議敏感肌應傾向用物理防曬,最好標示為敏感肌適用的防曬品。至於致痘肌人士則應選擇不含油性成分和不致痘配方的防曬品,質地輕薄透氣,避免厚重的霜狀防曬品,塗抹時應該均勻輕拍,以避免刺激皮膚。

無論是哪類皮膚,陳湧醫生都強調大家應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特質的防曬產品,才能有效防護又不增加皮膚負擔。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防曬迷思(4)防曬乳液、防曬噴霧、防曬粉哪個好?

市面上的防曬產品推陳出新,近年冒起主打方便的防曬噴霧,以及輕透的防曬粉末,但陳湧醫生指出,由於防曬乳液通常較為均勻和持久地貼服皮膚,因此在防護效果上可能優於防曬粉和防曬噴霧,噴霧和粉末防曬品適合補妝使用,但不宜作為主要防曬手段。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防曬迷思(5)電子藍光會造成皮膚老化和變黑?

陳湧醫生指出,長時間暴露在電腦藍光下可能會對皮膚產生一定影響,但程度遠低於紫外線。部分防曬品聲稱能防護藍光,但其效果相對有限。建議使用抗氧化護膚品或防藍光螢幕貼等來補充防護,減少藍光對皮膚的潛在傷害。

防曬迷思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防曬迷思(6)防曬品需要卸妝嗎?

防曬品需要徹底卸妝,特別是使用防水配方或含有物理防曬成分的產品。可以使用專門的卸妝產品來確保皮膚乾淨。晚上回家後,一定要記得好好卸妝,讓肌膚徹底清潔,避免殘留物引發肌膚問題。

防曬迷思 皮膚科醫生陳湧(圖片來源:受訪者提供)
皮膚科醫生陳湧(圖片來源:受訪者提供)

圖片來源:《德魯納酒店》劇照、Canva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