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教路:「慢」調「斯」理 中藥護膚 法
誰不想養生又養膚,駐顏保青春?但應如何入手?又當怎樣做才是合符王道?今次就由中醫師講解一下,皮膚和調養原來很有直接關係,更有 中藥護膚 法寶!
Text: 許懿清中醫師|Edit: Francesca Ng|Photo: Instagram
中醫的養生是…
中醫所言的養生,很大程度上是指在人的生命中,應遵從生命的規律,依照大自然的法則,人盡量能適應而活於其中,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通過人的起居飲食、作息、情志等,令自己的身體去適應四時的氣候變化,和外來的各種侵擾。強健體質,就自然無病無痛,調暢情志,就能夠減少很多妨礙健壽的因素,調養好身體內外,人的容顏、皮膚、外表也就自然備受護理,活得久,老得慢。
養生是需要耐性的,是「慢工出細貨」「量多則與變」的長久「任務」,正統的養生概念是必須持之以恆,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。按個人體質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,根據四季及節氣來揀擇合時令的食物,依照居住的地域、水土來進行食膳養生,這些都是大原則。
個人體質方面也必須要注意,體質偏向熱的人宜早睡早起,飲食清淡一點;體質偏向寒的人,相對可以進食多些少溫熱食物,宜多做一些養生運動。脾虛易濕,更應少吃生冷及喝凍飲。女士宜多養血,男士應多益腎氣。
在女性最關心的護膚養顏方面,中醫也有一套整體的觀念,美容駐顏是需要內外配合的,有健康的內在才有美麗的外在,缺一不可。在挑選護理保養品時,如果可以依照自己的體質去做選擇,調理肌膚的效果也就更好。
中藥養膚的基本選項分類
乾性皮膚者宜多用滋陰降火的中藥如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地骨皮等,來調配個人的護膚保養品。
油性皮膚者宜多用清肺化火以及去濕熱的中藥如: 雲苓、白术、茵陳、積雪草、薏米等,來調配個人的護膚保養品。
過敏性皮膚者宜多用解毒化濕,祛風固表的中藥如: 防風、北芪、甘菊、蘆薈、玉竹等,來調配個人的護膚保養品。
中性皮膚則可以根據自己皮膚的需要,選用各種具療膚功效的中藥,如: 人參、珍珠末、當歸、冬蟲夏草、紅景天等,來調配個人的護膚保養品。
養膚為何要「慢」?
斯者斯文也,「斯斯然」,不著急於一時之意,意味住要持之以恆,不能急於一時求成。我們最好根據個人體質去自製皮膚保養品,一來可以根據自己皮膚需要去選擇護膚品的的成份,二來也可以避開個人皮膚不需要或不適合的各種成份,這是對皮膚最「斯文」的護膚方式。筆者近年在臨床上遇到很多「過度護膚」的病人,原因是很多人都太著緊養護肌膚,一心想將市場上有的護膚品都用上,結果適得其反,護膚變害膚。內在體質是影響外在皮膚的關鍵因素,把體質調養好,按體質護理肌膚,便是恆久的養膚美顏之道。
人人啱用 中藥護膚 水
以下分享一個適合各類膚質的養膚療方,最啱現在踏入初夏,周圍都冷氣大開的時候使用,保濕又潤膚,更可以均衡膚色,減少皮膚因夏日陽光猛烈而帶來的色斑問題。
平衡陰陽潤白養膚水
材料:玫瑰花水100毫升,Vit B3 5克(粉狀),純透明質酸粉1克,生地及人蔘萃取物各3克。
製法:隔水弄熱玫瑰花水,分別加入各種材料,充份拌勻,稍待數小時直至所有材料完全溶解後就可以使用。
用法:
1. 塗抹於已經清潔的面部或身體皮膚上,每天1-2次。最好在敷面膜及搽面霜前使用,也可使用在眼周皮膚上。
2. 可以用面膜紙或薄棉花吸滿養膚水,直接濕敷在已經清潔的面部皮膚上,加強補濕及潤白效果,當作快速急救乾燥皮膚的面膜用。
功效:滋潤皮膚,補濕,保持肌膚的水潤感,補氣滋陰,提升皮膚的抵御能力,溫和均衡膚色,令皮膚保持嫩白柔滑。
注意事項:由於沒有添加防腐劑及各類的穩定劑,所以宜每次只製作小量成品,以免擺放耐了影響效用;用前請徹底搖勻。放於陰涼乾爽之地方。可以放入雪櫃中儲存以確保其新鮮度。如對以上材料過敏者不宜。
資料來源: www.hc-herbal.com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