猝死|3常見猝死原因+先兆:胸痛、氣喘、冒冷汗!謹記3招預防及應急方法
猝死目錄
延伸閱讀:1個不良睡眠習慣即時衰老9個月!熬夜、睡眠不足非最大傷害!附3個安睡貼士
延伸閱讀:便秘不理可致猝死?營養師教438纖食法 5大重點助清腸排毒!
回到目錄
猝死原因+先兆|梁齊昕猝逝 引起社會關注
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次女於2025年4月8日晚上被發現在筲箕灣一服務式住宅單位內昏迷,經救護員檢驗後證實已不治,終年33歲。梁振英在其Facebook帳號上發帖表示:「齊昕走了,走得很突然,沒有留下集言片語,只是安詳的躺在床上。」這一消息不僅讓梁家陷入悲痛,也讓許多關心她的人感到惋惜。

梁齊昕生於1991年9月11日,曾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系,但在2013年選擇休學返回香港。她的言行舉止一度成為媒體焦點,尤其是在2015年萬聖節期間,她在中環蘭桂坊與的士司機發生口角事件,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2016年,梁振英因家庭原因放棄連任特首,當時透露女兒梁齊昕因健康問題住院,這也讓外界對她的健康狀況產生了諸多猜測。梁齊昕在社交媒體上一直保持活躍,最後一則Instagram帖文於上月6日發出,內容顯示她感到身體不適,並表示將在數日內恢復。然而,這則帖文成為了她在網絡上的最後聲音。
猝死是甚麼?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對猝死定義:「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,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。」而猝死指的是在症狀發作之後一小時之內死亡。猝死主要分為3大類,第一位為「心臟猝死」、排在第二位的是「肺源性猝死」,之後則是「腦源性猝死」,當中,根據台灣《清流月刊》的研究數據顯示,猝死有9成是心臟病造成。
回到目錄
猝死9成是由心臟病造成
心臟猝死是指在沒有其它潛在致死的病因下,因為心臟系統問題所導致的突然及非預期性死亡。另外,根據台灣《清流月刊》資料顯示,也可能是「在劇烈運動、精神壓力、情緒激躁、暴飲暴食、過度勞累、過冷過熱等情況下,突發死亡。」心臟病造成的猝死,醫學上稱為「心因性猝死」,而最容易突然致死的心臟疾病則是「急性心肌梗塞」。如大家出現以現胸痛、胸悶、心律不整、全身不適、氣喘、噁心、頭暈、冒冷汗等徵症需要小心注意。

心臟科醫生高耀鈞指出,「心臟猝死」除了一般較常見的「急性心肌梗塞」外,另外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的心臟問題,如心律不正問題、與心血管無關的遺傳性心臟問題等,他指出有不少的個案在病發前是完全沒有先兆。高醫生提醒假如曾經試過失去知覺的情況的話需要留意,因為「猝死」風險相對較高,建議這些人士去做詳細的檢查,以防萬一。
猝死類型 | 心因性猝死 | 肺源性猝死 | 腦源性猝死 |
---|---|---|---|
特徵 | 胸痛、呼吸困難、心悸、暈厥、出汗、發冷、嘴唇或指甲變紫、一陣陣牙痛 | 小腿水腫、呼吸困難、呼吸劇痛、咳血、暈厥 | 頻繁地流鼻血、打哈欠、視力模糊、臉部發麻、嘴角歪斜、說話困難、手臂不能平舉、記憶力驟降、反應遲鈍 |
成因 | 曾發生過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的患者、熬夜、吸煙、肥胖、三高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)、藥物濫用(古柯鹼、安非他命) | 久坐不動、長期卧床(癱瘓或骨折患者)、產婦、嚴重外傷、接受大手術的患者 | 抽煙飲酒、三高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) |
心因性猝死年輕化
心臟病在香港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, 在2015年,死亡人數更佔總死亡人數約13.2%。另外,心臟病患者涵蓋的年齡層甚廣,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,30歲-50歲的患者大約有3-4成,情況值得關注留意。

高以翔拍攝時疑因心源性猝死不幸離世
除了梁齊昕,2019年台灣藝人高以翔在內地錄製綜藝節目時,節目組發聲明指因心源性猝死(心臟猝死)而不治,終年35歲。根據台灣媒體報導引述高以翔的好友透露早在11月25日出席活動時已患感冒,但是他並沒有休息後直接飛到內地錄製節目,從早上8點半一直到翌日的凌晨約1時發生意外,連續工作了17小時。

延伸閱讀:35歲高以翔拍真人騷心臟停頓搶救不治 遺下22歲女友
回到目錄
心因性猝死7大身體警報
在心臟猝死發生前,身體會發出哪些警報訊號?有研究顯示,大約一半的心臟驟停患者在心臟驟停前數小時、數天或數週內出現症狀,出現以下感覺時,您要注意了。
心因性猝死警報|1. 胸痛
胸部、頸部、頸部、左肩及左上肢、上腹部等出現疼痛。
心因性猝死警報|2.呼吸困難
有上氣不接下氣的痛苦感覺,嚴重時可出現煩躁、呼吸急促及端呼吸等。
心因性猝死警報|3. 心悸
心跳不規律,突然加速或停頓,胸部有受到撞擊的感覺。

心因性猝死警報|4. 暈厥
由於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短暫性意識喪失的一種狀態。暈厥有時持續幾小時後便能自行恢復,如果長時間不能恢復造成猝死。
心因性猝死警報|5.出汗
突然身體部位如頸、後背、頭皮、手等大量尤出汗,男性暈厥需要注意。
心因性猝死警報|6. 嘴唇或指甲變紫
如果嘴唇或指甲變紫,說明心臟狀態變差,連血液裡特含氧量也在下降。

心因性猝死警報|7. 一陣陣牙痛
突然整個牙床劇烈陣痛,持續5分鐘左右,但陣痛過後,再怎麼按壓也不會痛,這是因為你的心臟已經發生病變,神經把疼痛訊號傳遞給大腦,大腦卻將這個訊號誤判成牙疼,這就是「心因性牙痛」。

肺源性猝死
急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於肺部或胸廓的疾病所引起的,導致肺部血流急劇變化,進而影響心臟功能。
簡單來說,肺部就像一個貨物裝卸的工廠,流經肺部的血液就像運輸貨物的卡車,負責在肺部卸下二氧化碳,並裝載氧氣。隨後,這些貨車會進入左心房,然後由左心室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。當裝卸工廠出現問題時,卡車就會在肺動脈這條主要通道和右心門口大量擁堵,導致肺動脈壓力上升,右心負擔加重,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,包括胸悶、呼吸困難,甚至昏厥。在嚴重情況下,患者可能會迅速面臨生命危險。

肺源性猝死3大身體警報
肺源性猝死警報|1. 小腿水腫
久坐不動易致腿部靜脈血流變慢,從而引起小腿出現水腫及血栓。這些血栓會慢慢順著血流,慢慢來到肺部,從而觸發肺栓塞,出現肺源性猝死的機會。
肺源性猝死警報|2. 呼吸困難、劇痛
平時大口喘氣完全沒有問題,但現在卻感到即使是輕微的呼吸也會引起肺部疼痛,深吸一口氣便感到劇烈疼痛,這是肺栓塞非常典型的初期症狀。這現象說明肺部血管可能因血栓堵塞而導致局部血流中斷。

肺源性猝死警報|3. 咳血、暈厥
除了呼吸困難及疼痛,下一個階段便是咳血及暈厥,這是肺功能進一步惡化的徵兆,顯示身體正面臨大腦供血不足及心臟衰竭的威脅。有以上徵兆切勿抱有忍耐能過去的錯誤想法,理應立即叫白車,前往醫院就診。
回到目錄
腦源性猝死
第3種常見猝死為「腦源性猝死」,泛指血糖突然升高導致血管破裂,或血管瘤破裂導致血管破裂的死亡狀態,常發於愛抽煙、喝酒及三高人士。

腦源性猝死4大身體警報
腦源性猝死警報|1. 頻繁地流鼻血和打哈欠
如果你頻繁地流鼻血和打哈欠,並且常伴隨頭暈、頭痛,表示你的大腦狀況變差了!頻繁流鼻血是因為血壓異常升高,打哈欠、頭暈頭痛表示腦部已經開始缺血,長時間人便漸漸地覺得記憶力驟降,整個人反應遲鈍,這說明大腦裡的記憶和情緒感知區域開始因供血不足而受損。
腦源性猝死警報|2. 視力模糊
如果你突然感到眼前特別模糊,看不清楚周圍的事物,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信號。視力模糊可能是大腦供血不足的徵兆,因為大腦的視覺處理區域缺乏氧氣和養分。這種情況可能會伴隨著頭暈或平衡感喪失,這些都是潛在的腦部健康問題的指標。長期忽視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腦部損傷,甚至引發猝死。因此,出現視力模糊時,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,以確保大腦健康。
腦源性猝死警報|3. 臉上發麻,嘴角歪斜,說話困難
臉部發麻、嘴角歪斜和說話困難是腦中風或其他嚴重神經問題的典型徵兆。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大腦某些區域的血流受到阻礙,導致神經功能受損。流鼻水和流口水的情況也可能伴隨出現,這是神經系統失去控制的表現。這類症狀的出現不僅影響日常交流,還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活質量下降。若出現這些情況,應立即就醫,因為及時的醫療干預可能挽救生命,並減少後遺症的可能性。
腦源性猝死警報|4. 手臂不能平舉
如果你發現自己一隻手臂無法正常舉起,這可能是神經系統出現異常的警告。這種情況通常與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有關,當血液供應不足時,手臂的肌肉和神經可能無法正常運作。這樣的症狀可能伴隨著其他神經功能障礙,如麻木感或無法控制的抽搐。忽視這些信號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若出現一邊手臂無法平舉的情況,應立即聯繫醫療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治療。
猝死3大應對方案
猝死應對方案|1. 勿做刺激心臟的動作
當出現胸痛、呼吸困難或心悸,很多人會憑本能用力咳嗽、捶打心臟,甚至急步跑著去醫院,這些刺激心臟的操作和加速自殺沒區別。
猝死應對方案|2.開窗通風、脫掉緊身衣物
如果你還能活動就去開窗通風,脫掉緊身或高領衣物,盡量讓呼吸順暢一點。

猝死應對方案|3.原地坐好或躺好叫白車
如果你還能活動,情況沒有好轉,建議大家最好原地坐好或躺好,盡力讓自己保持神智清醒,並叫白車,冷靜講述身體情況。
回到目錄
急性心臟病把握「黃金5分鐘」
至於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,往往必須與時間賽跑,李樹堅醫生曾在公開活動指出,急救對心臟病發且心跳突然停頓患者十分關鍵,如果能在黃金5分鐘內立即為其進行心肺復甦法及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,有機會挽救寶貴的生命。另外,有研究發現假如心臟突然間停頓,但是沒有立刻以心肺復蘇法(CPR)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(AED)搶救的話,每延遲1分鐘,患者的存活率會減低7至10%。高耀鈞醫生指,假如救援時間延遲了4-5分鐘的話,搶救的成功率低至5成以下;倘若10分鐘也未能施救,搶救的成功率則近乎零。
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
葛量洪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榮譽助理教授
延伸閱讀:失眠、長期情緒低落莫忽視!10個可能患上「精神官能性憂鬱症」症狀
延伸閱讀:吹風扇睡覺隨時猝死 日醫師拆解猝死背後成因
回到目錄
猝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?
猝死的常見症狀包括胸痛、呼吸困難、心悸、暈厥、出汗、發冷、嘴唇或指甲變紫等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哪些因素可能導致猝死?
導致猝死的因素包括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、長期熬夜、吸煙、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及高血脂等。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定期健康檢查可以降低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