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量益生菌可致小腹腫脹!非人人適合「這類人」慎用 附消委會購買建議
益生菌是近年最為人氣的保健食品,改善腸道健康,甚至有減肥功效,吸引不少女生食用!那麼益生菌哪隻好?又應該何時食用?然而,益生菌原來並非人人都適合服用!台灣功能學醫生歐瀚文曾在美社交媒體上分享,「SIBO」患者是不建議食用益生菌,會愈吃愈脹氣,到底甚麼是「SIBO」,又可以如何改善呢?即看看以下詳情吧!
「SIBO」患者吃益生菌愈吃愈差?靠「低FODMAP飲食」改善
台灣功能學醫生歐瀚文收到不少脹氣問題來求診,發現當中有不少患者有食益生菌習慣,並指剛開始 1 個月時還覺得略有改善,但後來愈吃愈脹氣,做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患有「SIBO」。所謂「SIBO」是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,歐瀚文醫生解釋,原本在大腸的細菌,不小心長多了蔓延至小腸繁殖,但小腸是腸道吸收營養最重要的地方,若未即時處理,細菌長期下來會干擾營養吸收。
服用過多的益生菌對身體沒有好處之餘,更適得其反,令細菌在體內不斷生長;根據歐瀚文醫生的臨床經驗,「SIBO」並不是在特定群組,2至70歲都有機會患「SIBO」;如果使用益生菌後,發現有腸胃脹氣問題,而且無法獲得緩解,醫生建議先做檢測,看看自己是否有「SIBO」。
「低FODMAP飲食」3大階段
「SIBO」患者就不能改善脹氣問題?醫生指,可以先透過抗生素,減少小腸細菌數量,並且可執行「低FODMAP飲食」(Fermentable Oligo-, Di-,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)。低 FODMAP 飲食是透過避免可發酵性的醣類、多元醇等,例如:根莖澱粉類、豆類、乳製品、果糖、果聚糖、半乳寡醣及多元醇等,從而舒緩腸胃不適,減緩腸躁症的症狀。不過,低FODMAP飲食是分成 3 個階段來進行,限制較多,大多數情況下,需遵照醫師指示調整飲食,若不見任何變化,則需考慮其他治療方式。
益生菌功效好處+消委會購買建議
根據世衞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WHO)的定義,益生菌是一種在攝入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,因為人體的腸道裡住滿大量微生物,包括細菌,而當中有部份是有害菌。醫學實驗證實,如果腸道中的有害菌長期過多,就會增加有害物質的產生。一旦腸道菌叢失衡,亦可能引致免疫系統失衡、腸胃發炎等問題。
益生菌就正好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長,亦同時為身體提供維他命和短鏈脂肪酸等。 目前,市面上有過百種益生菌產品,每種功效都不同,而現時有最多科研支持的益生菌,主要屬於兩個菌屬:乳酸桿菌屬(Lactobacillus)和雙歧桿菌屬(Bifidobaterium)。前者能夠在代謝糖分的同時產生乳酸,後者能製造出乳酸之餘,還能製造出維他命B群及醋酸。
兩者都能酸化腸道環境,抑制害菌繁殖,緩解消化不適與便秘(一般人正常排便的頻率約在每日3次到每周3次之間)。
而想找可靠的益生菌,消委會建議要購買有國際機構認證的,最好留意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,FDA),或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(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,TGA)等國際機構認證,證明菌株已有足夠的科研證明其安全;而含100億以上的益生菌,才能發揮效用。
順帶一提,通常在服用益生菌產品一至兩星期後,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才會慢慢提高,腸道不適的症狀便會開始減輕,如每天有正常排便、減輕腹瀉症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