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 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

中醫養生9大體質分析!按體質調養身體「治未病」 養出強健體魄

健康話題

中醫養生主張「治未病,重養生」概念,每個人應針對自身體質特性,調配相應的食物和作息習慣,方能達至最佳健康效果。在中醫角度,人的體質主要分為九種,形成方式受「先天」和「後天」因素影響,「先天」來自父母基因遺傳;「後天」則與生活環境、習慣、飲食、情緒和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。本文為大家分析各體質的特徵,附飲食及調養建議,助大家未雨綢繆,養出強健體魄!

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中醫養生角度  人體主分9種體質 按類型調養身體「治未病」

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標準,人類的體質主要分為9種,包括平和質、氣虛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鬱質,以及特稟質。除平和體質外,很多人甚至具有不只一種的體質,如「陽虛」體質的人,還可能伴有「氣虛」及「痰濕」症狀;「氣鬱」體質的人,又或有「血瘀」的症狀,我們經常聽到的「陰虛濕熱」就是現代人的多重體質類別之一。因此,除觀察身體特徵去判斷自身體質外,建議大家最好尋求中醫師意見,進行專業的診斷和分析。

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 中醫養生方式,按9種人體體質去調理身體。(圖片來源:more製圖)
中醫養生方式,按9種人體體質去調理身體。(圖片來源:more製圖)

1.平和體質

於九種體質中最為健康,氣血充足,精神狀態良好,陰陽氣血最為平衡穩定。
特徵:體態適中,雙目有神,食欲及睡眠良好,大小二便正常,面色紅潤、精力充沛且不易疲倦。
調養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適度運動,保持心情愉快。
飲食:維持食物多樣化,均衡飲食,食量適中,不捱饑也不過飽。

2. 氣虛體質

顧名思義,氣虛即是指身體虛弱,元氣不足,以致體態不穩不實。
特徵:容易感到疲倦,說話無力,容易氣促出汗,口淡易暈易病,抵抗力較差,易有便秘,小便較頻繁。
調養:避免過度勞累,可多到戶外走走。
飲食:宜多食健脾益氣食物,如黃豆、山藥、小米、冬菇、雞肉、牛肉等。避免生冷、油膩、辛辣食物,如白蘿蔔、肥肉、苦瓜等。

3. 陽虛體質

陽虛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導致陽氣不足的情況。
特徵:畏寒怕冷,手腳冰冷,容易感到疲倦,面色偏白。
調養:保暖,避免寒冷刺激,適度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飲食:可多食用保溫益氣食物,如羊肉、生薑、桂圓等。少吃及苦寒的食物,如苦瓜、冬瓜、西瓜、綠茶及綠豆等。

4.陰虛體質

陰虛同樣是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,不過是指體內陰液不足的情況。所謂陰液,即指人體內所有與水有關的液體,例如血液及油脂等,簡單來說,就是缺水,又可稱為「內火旺盛」。
特徵:常感到口乾舌燥,容易失眠,面色偏紅,汗出較多易有便秘及口腔潰瘍,女性有機會出現月經失調等症狀。

調養:保持心情平靜,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。

飲食:多食用滋陰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黑芝麻等。避免辛辣和熱性食物,如蔥、薑、蒜、椒、羊肉、肉桂等。

5.痰濕體質

多由「後天」因形成,如氣候寒濕、飲食不節制及缺乏運動等,臟腑氣化功能失調,以致血氣運行不順或失調,水濕停聚,聚濕成痰,滯留臟腑,再反過來影響臟腑功能。
特徵:體形肥胖,容易疲倦,愛吃肥膩重味之食物。體內廢物積聚,嚴重易響血氣及臟腑功能,較易患上「三高」、消渴、中風、胸痺等。
調養:適度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,保持良好的作息。
飲食:食用健脾化痰食物,如白扁豆、山藥、冬瓜,避免油膩和甜食。

6. 濕熱體質

外在及內在等「後天」因素皆可形成「濕熱」。 天氣潮濕悶熱,經常進食煎炸和生冷食物等原因,均會導致體虛脾虛,脾藏「運化水濕」功能失衡,濕熱便會積聚難消。
特徵:體型偏胖或消瘦,長痘、口臭、體臭、面垢油光、常感口乾口苦、眼紅、睏倦、小便深黃甚至帶血、大便不順等。
調養:適度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,保持良好的作息。
飲食:食用健脾化痰食物,如白扁豆、山藥、冬瓜,避免油膩和甜食。

7. 血瘀體質

形成原因有多種,如氣候驟降、久病未癒或年老體弱等成因,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血液不暢順而積聚形成瘀血,瘀血再來影響臟腑功能,成為一個惡性循環。

特徵:口唇及膚色乾燥黯淡,容易出現瘀斑,較易患上痛症、血症。
調養:保持良好的作息,避免過度焦慮和疲勞。
飲食:多食用補血食物,如紅棗、桂圓、菠菜等,避免過度辛辣。

8. 氣鬱體質

長期壓力過大,思慮過度,情緒鬱悶,很易形成「氣鬱體質」。多以肝為主,兼及心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。
特徵:體形大都偏瘦,經常神情抑鬱呆滯,雙目無神,易患上失眠、躁鬱症、消化性潰瘍、神經官能症等疾病。
調養:學會放鬆,適度參加戶外活動,調整情緒。
飲食:多食用舒肝解鬱的食物,如香菇、橙子、綠茶,避免油膩和重口味食物。

9. 特稟體質

形成原因多以「先天」為主,如遺傳及環境等因素,也有由藥物導致。

特徵:多有過敏症,表現氣喘、咽喉發癢、鼻塞、噴嚏等。較大機會患上哮喘、麻疹、濕疹、鼻敏感、藥物過敏,甚至會遺傳病或發育問題等。
調養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注意身體健康狀況。
飲食:均衡飲食,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,避免過度飲酒和刺激性食物。

中醫學9種體質 2方面簡單自測

1.出汗情況判斷體質

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排汗可將身體毒素或不必要的代謝物,從毛孔排出體外,中醫學上為「汗證」,可按排汗量判斷體質。

排汗狀況與體質分析:

排汗量少:當身體汗液分泌不足,可能是因為體內津液和陽氣不足,導致汗孔被寒氣堵塞,無法有效調節排汗,這通常屬於「脾虛」和「陽虛」體質的人。

排汗量多:如果在沒有外界環境影響的情況下仍異常出汗,且稍微活動後出汗情況加劇,這通常是「氣虛」體質的表現。

夜間盜汗:如果出汗主要發生在夜間,即便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中仍然出汗,這可能是因為身體陽氣不足,這種情況一般見於「陰虛」體質的人。

黃汗:如果排出的汗液顏色偏黃,並伴隨異味,則常見於「濕熱」體質。此類人士在剛排汗後應避免立即洗澡,因為這可能導致體內陽氣鬱滯,濕熱更容易在體內及皮膚表層積聚。

2. 從大、小二便狀況 分析體質

大小便是人體新陳代謝中排除廢物的主要方式。當五臟功能良好時,排便也會正常,而小便則是人體水液代謝的最終步驟,與脾、腎、大腸、小腸和膀胱等密切相關。因此,排便情況能反映五臟六腑的功能及氣血是否平衡。

中醫養生攻略!自測9大體質 分析與調理方法 (圖片來源:Canva)
(圖片來源:Canva)

各體質的排便特徵:

氣虛體質、痰濕體質:大便軟且呈水瀉狀。

陽虛體質:大便軟且呈水瀉狀;小便清長且夜尿頻繁。

陰虛體質:大便乾燥、量少或便秘,排便困難;小便量少且顏色偏黃。

濕熱體質:大便黏滯不易排出,或大便不成形且氣味惡臭;小便顏色較深。

氣鬱體質:在排便時感到精神緊張,大便乾燥、量少或便秘,排便困難。如果大便稀爛,則可能是氣鬱和濕鬱並存。濕鬱是由氣鬱引起的其他鬱滯,過度憂思和情緒緊張可能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化水功能失調。

撰文:Echo Cheung圖片來源:Canva

你可能也喜歡

Recommended